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,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举办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了此次活动,与农民群众一起共庆丰收。
刘国中副总理的出席,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“三农”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民群众的深切关怀。他强调,要深入学习贯彻、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部署,凝聚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合力。
丰收节的喜悦有科技支撑
在这样一个属于农业盛大节日里,国基亿龙的技术工程师们也正穿梭在田间地头,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当内蒙古梯田里的小麦压弯了枝头,陕西的玉米迎来丰收时刻,河北博野温室大棚里的蔬果鲜嫩欲滴,这些散落于大江南北的农业科技场景,共同勾勒出一幅“科技兴农、颗粒归仓”的丰收画卷。作为深耕农业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,国基亿龙用智能装备与创新方案,让丰收节的喜悦有了更坚实的科技支撑。
梯田变粮仓:生态与产能的双重丰收
“以前坡地种粮靠天收,现在梯田里机器能开到地头,浇地施肥按按钮就行。”内蒙古山地丘陵地区的农户望着金黄的麦田感慨道。这处由国基亿龙打造的高标准梯田,曾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,如今通过阶梯式改造与生态化设计,不仅水土保持能力显著提升,更配套了软体水窖、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。
智慧大棚里的“反季丰收”
在河北博野的数字化设施农业示范园,丰收节的热闹劲儿丝毫不输大田。温室大棚内,5G 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温湿度与土壤墒情,灌溉机器人按照预设程序精准补水,数字孪生平台上每株作物的生长数据清晰可查。这种“全天候丰收”的密码,藏在国基亿龙的技术体系里:智慧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通过物联网实现远程控制,节水率最高可达30%;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依据作物需求精准配比,让每一滴养分都直达根系,为丰收保驾护航。
无人农场:未来农业的丰收预演
然而,科技并未止步,国基亿龙与罗锡文院士将合作建设无人农场,把耕种推向一个新高度。从耕种环节的精准定位播种,到田间管理的病虫害智能预警,再到收获环节的机械协同作业,这套系统完美解决了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痛点。
罗锡文院士曾表示:“智慧农业是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。”无人农场可以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,减少人力依赖,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,提高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;同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,减少化肥、农药使用,降低农业面源污染,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,引领农业现代化迈向新高度,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。
科技扎根大地,丰收永不停歇
从内蒙古的梯田到陕西的玉米田,从河北的大棚到无人农场,国基亿龙的科技足迹遍布丰收的田野。在这个丰收节,企业不仅带来了产量的提升,更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—— 让农民从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中解放出来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。
正如农民手中沉甸甸的麦穗,国基亿龙的技术创新始终扎根大地。当科技与农耕文明相遇,当企业与乡村振兴同行,丰收不再只是季节的馈赠,更是科技赋能下的必然。在未来的每一个丰收节,这样的科技故事,还将在更多田野上续写新的篇章!